我們沒有大徹大悟,經典就不能離開,為什麼?我們是屬於知識分子,屬於這個階層的眾生。這個階層眾生,佛對我們來講就是講經教學,真為我們干的,四十九年,我們要感恩。我們多聽,愈多聽愈明白,愈多聽愈覺悟,聽到什麼時候叫真得利益?聽到你一切都放下,你就真得利益,你就真的契入境界。現在還有不肯放下,聽得還不夠,明白得還不夠徹底,就這麼回事情。那怎麼辦?多聽,繼續聽,搞清楚、搞明白,萬緣放下成功了。這個時候可以不必要壽命,阿彌陀佛來接我,我早一點去,為什麼?沒有緣。如果有緣還能夠利益眾生的話,我還多住幾年,這個時候多住、少住、立刻去,全部自己做得了主,你怎麼不自在!學佛有什麼好處?到這個時候你才真正知道學佛的好處,你才真正感恩的心生起來了,感謝佛。佛要不講經教學,我們今天怎麼會得到利益?感謝祖師代代相傳,傳到我的老師,現在我也學會了,我也可以做別人老師了,真實利益、真實智慧。所以,知識分子這一類別的,就得要深入經藏。

念佛為什麼念不下去,聽經聽得歡喜,這是什麼?無始劫來的習氣,生生世世喜歡學。一切放下,念這一句佛號,不行,雜念還是會起來;不如聽經、不如研究經典,他心專。沒有別的,只要專、只要一,專一,這叫真修行。真修行,孟子說得好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就是收心,把散亂的心、把妄想的心收回來,這就叫學問。所有念頭統統收回來了,這是孟夫子講的,他講學問之道就是這個。在佛家講的,佛家講得更簡單,四個字「制心一處」;孟子所講的,求其放心而已,說了這麼多字。佛經上四個字制心一處,意思完全相同,制心一處就是大學問,就是真學問。久久就開智慧,不一定是什麼緣分,碰上了豁然大悟,對於宇宙世出世間一切法完全通達明了。那我們一般修行為什麼到不了這個境界?讀經的時候正專心,經本放下,心又散亂了,不能把讀經那個專心保持,問題就在這裡。念佛的人專心,那是念佛的習氣,念佛他專心,聽講他不一定能專心,那你就用念佛的方法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緒言:世人大都以墮胎之事不以為意,而佛經卻已明確告誡我們,墮胎是殺生重業,果報是很可怕的!昨兒親耳聽到舅媽的講述,這是不久前她親身經歷的事。隨她娓娓道來,我心噓唏不已……

  謹以此文,希有緣閱讀的友人們輾轉相告,以此為誡,以免自身受無量苦報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下面一個問題。人道和鬼道因空間維次不同,互相不能看見。但為什麼墮胎的嬰靈會跟母親報仇,是靈魂附體還是感應關係?

  定弘法師答:人道看不見鬼道,但是鬼道往往能看見人道,天神,天道也能看見人道,他們有天眼,這個天眼是他們報得的,就是生來具有,就叫報得。人就沒有這個報得的神通,所以人的肉眼所看見的叫可見光。可見光在整個光譜裡頭是很短的一部分,光波比這個長的看不見,譬如說紅外線看不見;光波比這個短的,像紫外線,也看不見。光波可以很長很長,無限長,光波短的也可以無限小,這裡頭都有很多的東西、現象我們看不到,開天眼的才能看到。天眼也不一定說全看到,天眼的功能有大有小,所以他的可見的光波就會比我們長,但是他也有一定的侷限。唯有佛和大菩薩,他們能通透盡虛空遍法界,一切光他都能看到,沒有任何障礙。墮胎的嬰靈他是鬼道,所以他能夠找到他母親,他能附體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上海某開發董事長自學佛後,捐助洪資提供多項慈善教育事業。可卻英年早逝,因病而走,其家人親友均無法接受此事實。請開示。

  淨空法師答:中國諺語有謂 “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”,人確實有命運,但是命運也確實能轉移。你看了凡先生,這是我們禀承印光大師的遺教,印光大師一生,他是淨土宗的一代祖師,可是一生極力提倡的不是淨土宗,是《了凡四訓》、是《感應篇》,你就曉得他的用意何在。他已經看到現前社會的墮落,如果大家把因果疏忽,不相信因果,什麼壞事都敢做,他都做得出來。不但是你自己要墮三途,怕的是整個世界要走向末日,這個問題嚴重。所以一生全心全力提倡因果教育,來拯救社會,這是大慈大悲,真的是救苦救難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太上感應篇》上講,「其有曾行惡事,後自改悔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久久必獲吉慶,所謂轉禍為福也。」過去雖然有些不善的言行、心念,只要改過來,念頭改了,心行改了,他的境界也就跟著改了。所以《太上感應篇》上講,「吉人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」。真的,俞淨意為我們證明了,這都是真實的,古人寫下來的例子。

我們了解了,原來《太上感應篇》所講的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。禍福是自己招來的。那禍福之門在哪裡?禍福之門就在你的念頭起動處,真正把自己的惡念改了,境界就立即轉了,善念馬上就招來善報,惡念馬上招來惡報,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夠改?那要改,就不能夠不接受聖賢的教育。我們看到,明朝這二位大德的例子,了凡先生他用的是鈍功夫,真正用功過格,老老實實的去改過,這一條很保險,對初學的人,對下根的人,非常有用處。俞淨意用的功夫,那就是比較高了,直接在心念上改。所以了凡是事上改,俞淨意是心上改,那個效驗確實是更殊勝,所以改得更快速,報應更明顯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我在年輕的時候,早年,我的父親過世也很早,我二十一歲,我父親過世。我們生活正好遇到中國跟日本的戰爭,受過八年戰爭的苦難,學業沒有完成。那個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,完全跟家庭脫離。國家對我們算是相當不錯,成立了許多國立中學,收容我們這一批流亡學生。學校是我們的家,老師是我們的父母,同學是我們的兄弟姊妹,所以我們那個時候,對於學校、對同學、對老師,那一份真誠的親愛,現在人沒有法子想像。我們是患難當中生活的朋友,彼此互相照顧,過的生活非常清苦。我父親過世,家庭裡頭一無所有。

  我流亡到台灣,在台灣工作了七、八年,看看自己沒有前途。我的老師章嘉大師,為我選擇這一個行業,他勸我出家,勸我弘揚佛法。我想了很久,他老人家的指示很正確,我就聽從他的教誨,選擇這一個行業。我跟他三年,他給我奠定了基礎。以後我辭去了職務,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,在台中住了十年。所以在佛法上,我是接受兩個老師十三年的教誨;但是在世間學歷上,我只是初中畢業。而後這一生,福自己求。我明白了,我覺悟了,所以從二十六歲學佛以後,我就小心謹慎,依教奉行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傳記裡面說,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寶志公在世的那個時候,是梁武帝這個時代,梁武帝是虔誠的佛教徒,對寶志公非常尊敬。梁武帝的妃子在世的時候,曾經造惡業,墮在畜生道,他請求寶志公給她作法超度。於是寶志公編了《梁皇懺》,親自主持法會,把她超度到忉利天。

在國外曾經有人問我:懺除業障,是不是要去拜梁皇懺、拜水懺? 梁皇懺拜了、水懺也拜了,業障消除了沒有? 不但沒消除,還增加不少。怎麼說沒消除? 貪嗔癡慢增長。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在經上勸誡我們、教導我們,不要懊悔過去的事情。過去造作的罪業,不要去追悔?為什麼?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次,再想一遍又造一次,好了,你阿賴耶識的罪業就愈來愈多了。

過去的不要想了,種子在,我不再增加了,保持這個原狀不增加;未來的事情還沒到,不要胡思亂想,你想未來是在那裡造業,你才曉得可怕!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無論過去、現前,我們都曾造過很多業,譬如,譭謗別人、侮辱別人,這是言語的造作,殺生是身體的造作,所謂「身語意」三業的造作。而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說出自己所有的過失,求佛菩薩原諒。章嘉大師說,懺悔真正的意義是「後不再造」,知道過去已經做錯了,從今爾後,不再重犯,這是「懺悔」。

懺悔並不著重形式,形式是屬於教學,表演給初學者及不知道懺悔的人看,讓他們有所感動,發心來學習。這種懺悔法是度化眾生,是利他的。自利的懺悔是後不再造,正如孔老夫子所說的「不貳過」,過失只能有一次,不能犯第二次,這是真懺悔。因此,如果我們將自己的過失常常回憶,就是常常重複造作,罪業豈能懺除乾淨?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“生苦”我們都忘記了。雖然我們在娘胎裡那個苦啊,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了,是非常苦的,所以佛菩薩比喻為胎獄。像一個地獄一般的,那種苦。不是一般的牢獄哦,不是坐牢哦,坐牢還不是那種苦哦,是地獄的那種苦。在娘胎裡的時候,我們頭是朝下的,是倒懸的,那個空間那麼狹小,非常的逼窄。母親稍微地彎彎腰,你就感覺到像泰山壓頂一般。母親喝點冷水,你就像進到這個冰窖裡。喝點熱水,你就感覺到進到火燒裡。尤其是出生的時候,出生的時候,你看那個新的那個皮膚第一次遇到外面的空氣,風刀割體般的,所以小孩一出生下來,他是不可能嘻嘻哈哈地笑著下來的,對不對?他下來必然是什麼?必然是哭。苦啊,小孩子下來第一句就是“苦啊”。他的哭,哭的時候喊什麼一個字啊?喊“苦”字。這個大家不知道吧?那個發的那個音就是“苦啊”。

但是我們這個記憶力啊,一般人可能有點記事的要早一點,有點記事的要晚一點。我記得我們這裡面有一個前護法團團長,第一任護法團團長,他還記得他好像滿月之後,他出生滿月之後,他的爺爺把他抱出來看外面的世界,他還記得這個時候那個場景。他說他第一次看門外的那個外面的世界,哎呀,這個世界這麼美好!哎呀,他充滿了這種新鮮感。哎,他這個還記得。你們大家還記得啊?不記得了吧?

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